美國著名基督教教育學者安東尼(Michael J. Anthony)說:「基督教教育是那些從與神建立的關係中得著個人屬靈重生經歷的人,透過聖靈的內住,成長得活像基督的過程。」(Michael Anthony 2001, 13)根據安東尼的定義,基督教教育並非特定的一點(生命中某一個階段),或是一個特定時間(如教導的時間),而是一個過程(a process)。當一個人相信基督而重生,他的生命就需要在基督裡面成長,而基督教教育就是幫助信徒成長的過程。另一位學者韋賀特(James Wilhoit)則指出:「基督教教育是要幫助人發現神對生命的定義,讓人的生命得自由,並照合神心意的方式生活。」(韋賀特1999, 12)相對於安東尼,韋賀特強調重拾生命的真義,認為基督教教育是幫助人重新回到神創造人的本意,人應有的生活方式之中。筆者也嘗試給基督教教育下另一個定義:「基督教教育是一個帶領人在基督裡成長的過程。這過程乃是透過在世上活出信仰與人生使命來達至的。」
信徒在基督裡成長有兩個重要的任務。首先,是要在世上活出信仰。信仰並非關在教會的四堵牆壁之內,而是進入世界之中,叫真理活化在世間(約十八18)。因此,基督教教育的第一個目的,就是幫助信徒學習如何在生活中活出信仰。其次,信徒都要完成神所託付的使命。這包括所有信徒共同承擔的普遍使命(太二八19-20)和神對每一個個別信徒的獨特使命(華理克2003, 307)。因此,基督教教育的第二個目的,就是幫助信徒明白並承擔神對所有信徒的普遍使命及神給予個別信徒的獨特使命。可見,基督教教育在教會中有著不可或缺的重要性。
有關「基督教教育」的名稱,常見的大概有三個,分別是「宗教教育」(Religious Education)、「基督教教育」(Christian Education)和「基督教宗教教育」(Christian Religious Education)。為什麼會有這麼多名詞出現呢?它們之間又有著什麼關係?
「宗教教育」(Religious Education)可以說是最早用來作為形容有關基督信仰(Christianity as a whole,即包括更正基督教、羅馬天主教,甚至希臘東正教)的教育工作的專有名詞。蕭克諧指出,「宗教教育」是指「傳授宗教信仰,培養宗教生活及訓練宗教人才之教育」(蕭克諧1989, 3)。
早期在西方社會以基督信仰為主,所以「宗教教育」一詞乃是指基督信仰的宗教教育。二十世紀末後現代主義的興起,基督信仰已經失去其在西方社會的優越性,各種宗教在西方有著長足的發展,「宗教教育」一詞中的「宗教」已經不再為基督信仰所獨佔,伊斯蘭教、佛教等宗教教育均在西方社會逐漸普及,「宗教教育」一詞再也不是基督信仰所專用。雖然如此,北美一個主要的基督教教育組織之一,是1903年在芝加哥成立的「宗教教育協會」(Religious Education Association),仍以「宗教教育」作為其名稱,而其出版的學術期刊仍繼續以「宗教教育」《Religious Education》為名稱。由於「宗教教育」一詞由基督教信仰專用的名詞逐漸演變成為供不同宗教信仰使用的普遍名詞,「基督教宗教教育」(Christian Religious Education)一詞遂應運而生,藉以分別出這種「宗教教育」是以「基督信仰」作為基礎及內容的宗教教育工作。至於現在常常使用的「基督教教育」(Christian Education)一詞,其實曾經一度是指教會所興辦的學校(蕭克諧1989, 45)。以蕭克諧博士的鉅著《基督教宗教教育概論》為例,就是以「宗教教育」一詞來代表基督教教會內的教導事工,而使用「基督教教育」一詞來代表教會辦學工作(蕭克諧1989, 45-102)。
根據蕭氏的研究,他認為教育工作可分為宗教教育與非宗教教育兩大類別,而其中宗教教育又可以分為基督教教育與非基督教教育兩種。基督教教育包括了三種教育:一是在教會內進行的教育,蕭氏稱之為基督教宗教教育(包括:主日學、團契……等);二是教會以外的普通教育,蕭氏稱之為基督教(普通)教育(包括教會興辦的小學、中學、大學……等);三是基督教的領袖教育,蕭氏稱之為基督教神學教育(即各神學院校)。不過,今天這種觀念已經不是普遍接受的看法。根據福音派基督教教育詞典,基督教教育顧名思義,乃是指給予基督教的教育(education for Christians)。這包括其信主之前、信主過程中及信主之後的一切學習經驗(Anthony 2001,132)。嚴格來說,在西方基督教群體之中,「基督教教育」與「宗教教育」是合二而一的,都是指基督教信仰中的教育工作,不論這教育工作是在教會內進行還是在普遍教育中進行。在華人基督教群體之中,「基督教教育」、「宗教教育」及「基督教宗教教育」三個詞一般都是可以互通使用的(參蕭克諧1989, 111)。(下一篇:基督教教育的基礎)
資料來源:本文摘自《活學活教建立主門徒:基督教教育導論》第一章
作者 鄒永恒 牧師
生於香港。加拿大麥馬士達大學文學士、加拿大安省神學院道學碩士、美國南方浸信會神學院哲學博士,2006年再度前往美國南方浸信會神學院作一年的博士後研究,專研成人教育與基督教高等教育。
鄒牧師在加拿大華人教會及基督教機構事奉多年,曾任加拿大基督使者協會福音書屋同工,加拿大福音證主協會文字事工發展主任及基督教教育主任,紐約神學教育中心副總監、漢語網絡神學院學術副院長、麥城華人浸信會英語傳道及基督教教育牧師,頌主播道會客座教導牧師及台灣中華信義神學院客座教授。
鄒牧師現任加拿大華人神學教育協會事工主任、加拿大華人神學院基督教教育科教授、多倫多烈治文山循理會及萬民循理會部分時間基督教教育牧師。鄒牧師對基督教教育及文字事工有極重負擔,多年來於北美、東南亞及中、港、台各地主領基督教教育講座、師資訓練及基教主日等聚會。著有《教育理念基督教教育觀》(合著)、《認識逾越節:救恩四步曲》研讀手冊、證主3D研經系列之《認識摩西五經:生命的旅程》及《認識使徒行傳及初期教會:見證福音的大能》的教師本等著作。
分享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