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問:台灣教會過去十年關於教會教育的重要歷史事件有哪些?台灣的教會因此有了何種的改變?
每個教會都有不同的經歷、文化和脈絡,舉凡教材選擇、養育系統、牧師及教師的教導果效、世代交替、教會制度……等,我們是否能夠說出個人或教會歷史脈絡中重要的大事嗎?台灣教會所經歷的重要教會教育事蹟,這是我們的共同記憶,文字記載是重要的歷史紀錄,但我們不能忘記身為基督教群體口中所傳講的基督和教會,甚願你、我在過去十年所經歷教會教育事工,能夠透過文字、口述,成為寶貴的研究資料。
台灣神學院院校林立,所培育出來的傳道人帶給各教會實質的果效如何?畢竟,教會教育系統不僅只靠傳道人的擺上,更期待每一位教會各級教導者都有神學素養。因此,教會不應窄化教會教育事工本身的功用,實際上,教會進行的教育本身,就應能夠培育人才;抑或是信徒進入神學院校接受裝備,教會就應鼓勵信徒完成神學院課程芝後,繼續接受基督教教育課程的訓練。
除了持續培育教育人才以外,教會也必須了解到,教會教育和學校教育的異同;其中最大的差異是:教會以聖經為教導的內涵,以關注人的生命為主要目的。教會講道是針對聽見講道的人,但教導乃是針對學生,正如效法耶穌終生實行的門徒訓練。因此,我們對於教導者的期待,應該是長期在教會做教導,且能陪伴學生的生命成長。這樣看來,除了牧者,教師(人才)的培育亦是教會教育中重要的一環。
第一,教會教育功能未被看重,主日學教導聖經的時間被小組(團契)取代。很多教會並無辦理主日學,要知道團契著重彼此關懷、鼓勵,這並非說基督徒不需要團契,而是也必須在神的話語上紮根,這是由於基督徒的信仰不單只是建立在人的經歷上面,認識神、熱愛神、事奉神亦然重要。
第二,教會針對敬拜讚美教導有限,大多僅侷限於歌唱讚美。然而,敬拜亦包含在神面前哀求、有情感的在神面前呼求,如同詩篇和以賽亞所記載對神的敬拜。但如今教會敬拜讚美的時間有時變成了一場SHOW!
第三,教會長期外請講員在主日禮拜餵養信徒,主任牧師可能每個月僅有一次在教會的主日證道。當然,所邀請的講員或許是具公信力或是廣受歡迎,但就像烹調飯菜的廚師不清楚吃的人需要什麼食材或煮法,講員不一定了解信徒或教會光景,這種情況下的教導並非理想的教導。
第四,理想上,社會應從教會中獲得人才,這應是理所當然的事情。教會是世上的光,然而如今一些教會的情況恰好相反:一旦有議員、演員、政治家、企業家等所謂「成功人士」到教會時,我們就會特別注意他們,待他們成為基督徒,就安排他們作見證,但很多時候,這些見證是很膚淺的。因為這些信徒沒有經過主日學的裝備,對神話語的了解不夠深入,以至於信仰基礎不穩定,不久後又回到世界,名義上還是基督徒,只因為他受過洗禮,但實際上他們並未認識聖經。事實上,教會應要培養人才進入社會,現在卻經常反其道而行:讓社會上的人才進到教會擔任執事或其他職分。他們沒有經過聖經教導的洗禮,以至他們所作的決定和想法,有一些作為和我們的信仰相違背的,結果黑暗進入這個世界,而不是光進入到這個世界。
第五、教會無法銜接或補足學校教育需要,學校多元的教學,內容豐富,上學很有趣,但教會卻很無趣,以致教會失去主日學、青少年,有些教育學校和教會相同,如何把家長、學校、教會教育聯繫在一起互動,彼此學習及分工,因學校的教育是有基礎、階段性的,所以學校的教育對於教會的教育有啟發的作用,有什麼是我們可向學校學習,有什麼是應該加強或補足或銜接上的地方,使兒童、青少年樂於在教會學習,能以聖經為本的學習,得以在成人階段持續的學習做耶穌基督的門徒,這是一生的功課。
第六、教會是影響一個人的人生最長的平台,我們對於長者忽略,所以有些的教會兒童做的很好,但是青少年、老人的工作跟不上,以至於不能使教會更加興旺,亦不能造就社會更多人才。
第七、教會是否追求世俗化,未將最好的獻給神,教會應當了解人們對追求聖經的認識、明白神的心意究竟如何?有多少人會讀聖經?他們如何讀聖經?該研究些什麼?有多少教導聖經?所教導的是不是合乎潮流?方法可以跟學校的水平相比的,這是教會內部時常要做的反省,因此教會裡面所有的活動都要必須加教育元素,不是單單是知識,還有品德、操守、人際關係,現在社會裡太多分化的現象,以至教會不知怎樣處理分化的問題。
第八、教會運用資源平台不佳,教會未強化運用基督教機構的功能輔助教會教育。
第九、台灣歷史悠久/千人教會或百年機構是否永續承接使命,當世代改變,當時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帶給當代教會或機構的能量是什麼?如何面對教會和機構衰退及必須改革問題?你我的教會還有需要反省的地方。
教會許多現象背後似乎告知一件事情,很多教會並未承擔教育責任,明明這個人擺在面前,教會卻不看重。是教會放棄了教育、放棄了培養人才、養育人的責任,這就是耶穌說的門徒,是終身的學習,亦是我們所談的門徒訓練。在極大的禾場當中,必須有優先順序,在不同的時代,要做不同的工作,所以要做研究。研究的時後,就很容易造就教會。教會不能從世界中抽離,教會有病的基本的原因:對聖經不尊重、沒好好的遵守話語、沒好好的教導聖經。
事實上,主日學教育事工是具有深度的影響力,今日的教會是很需要主日學或聖經教導的事工,首先重要的正視應該要深入研究教會各樣現象,掌握教會脈動和需要,特別是在於以教導為重的基督教教育事工,當我們要開辦基督教教育相關課程?首先要問的是,我們教會需要什麼?我們該如何規範或制定教會教育的課程內容?我們的老師在哪裡?聖經必須有人教導,教會也需要培育人才,教會在各樣的層面上都應有教育內涵。
當今我們看見教會現象,該如何給予教會充滿心據、理據、人據的研究,喚醒教會重視教會教育,並透過這些研究結果給予未來十年適切教會教育的方針。
(作者:薛弟兄,為長期觀察華人教會教育事工者,本文蒙其授權使用,特此感謝!)
分享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