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光鹽網

本站文章

展開全部 | 收合全部

心靈的死與復活

2020-04-17
教育觀點
, , , , , , , , , ,
0

主基督過去的死與復活

勝過死亡的2020復活節

在武漢病毒急速肆孽,美國正在經歷感染不治人數飆高的一週。這逼使許多人,不論基督徒與否,都要措手不及地面對殘酷的死亡。難道人們就只能沒有盼望地面對死亡命運的摧殘嗎?

明天禮拜天、四月十二日,是2020年的復活節。千千萬萬基督徒,原本要以集體的敬拜、宣告、聖餐、受洗,來紀念這個象徵盼望與活力的節日。但是目前我們卻必須礙於疫情而有不同於慣常的聚集敬拜與讚美。這樣的事實,催促我再次深思復活節的意義,思考死與復活是什麼?我將連續三天,分享三篇「死與復活」的貼文。

不相信有復活,就是白信!不知道、不接受復活的事實,就不知道信的是什麼!

基督的復活是基督教最基本的教導,是我們信主之人,最重要的信仰根據。哥林多前書15章,清楚啟示了身體的復活,心靈的復活,與全人的復活。

從基督的死與復活,我們瞭解基督徒的死與復活。從聖靈如何使基督復活,我們瞭解聖靈如何使基督徒心靈復活。從聖靈如何與基督同在,我們看見聖靈如何與基督徒同在。

一、主基督過去的死與復活
Past Death and Resurrection of Christ the Lord

「基督若沒有復活,你們的信便是徒然,你們仍在罪裡,就是在基督裡睡了的人也滅亡了。我們若靠基督只在今生有指望,就算比眾人更可憐(林前15:17-19)」。

我是三十六年前,在Raleigh, NC的一間學生型教會決志信主,並於當年的復活節受洗的。當時,準備要接受水洗禮的,都必須面對牧師與長老的信仰問答。被問到:「鴻基,你知道基督已經復活了嗎?」我回答說:「我不知道!」當時嚇了牧師一大跳,怎麼一個信主,馬上要受洗的博士班研究生,竟連基督有沒有復活都不知道。但是,我立即補充說:「雖然我現在不確定知道,但我願意相信,基督已經從死裡復活」。

經過教會的初信造就,我不僅相信,也清楚知道,且有完全的把握,基督的死與復活是信仰的根基,是我深知且深信的。幾年之後,放下我的專業,成為一個傳道者,我想做的就是盡力教導帶領人,認識這位從死裏復活的主。這位使我們因為信祂而得救,祂竟必須受難、被釘、死去、復活的主耶穌基督。

我曾遇見一位醫生,信主不久,復活的觀念仍不能通過他的大腦袋與專業訓練,認為耶穌的復活,只是靈性的復活,而沒有身體的復活。好在後來,他對信仰有更深的認識後,他清楚知道基督的復活,是身體與靈魂,全人的復活。基督教的信仰,有確實的事實根據,絕不只是勸人為善,更不是只提供心靈寄託與慰藉的信仰。

「若死人不復活,我們就吃吃喝喝吧!因為明天要死了。你們不要自欺,濫交是敗壞善行。你們要醒悟為善,不要犯罪,因為有人不認識神。我說這話是要叫你們羞愧(林前15:32-34)」。

現今人本主義的社會,沒有人可以否認耶穌的存在。但是、世界似乎只能接受一位沒有神性,只有人性的耶穌。世界不願順從基督的主權,想盡辦法要抹殺耶穌從死裏復活的事實,要證明耶穌只不過是一個人,例如達文西密碼,猶大福音,胡扯什麼耶穌家族的墳墓等事。

人本主義不是要打倒信仰,因為早已知道,只要有人,就必定有某種信仰的存在。他們乃是想要證明耶穌只不過是一個人,不是神,不是主。他們相信現代人可以掌握自己的命運,可以人定勝天,可以不遵從耶穌基督的主權。這些現代新興的宗教,是沒有生命,沒有死與復活的型式化宗教。

我們確信,耶穌基督是道成肉身的神,他顯明神,他是神。我們確信,基督的死與復活,成就了神的救贖,是歷史的事實,是使人得到神要賜給人的永生的必要條件。

「何況基督藉著永遠的靈,將自己無瑕無疵獻給神,他的血豈不更能洗淨你們的心,除去你們的死行,使你們事奉那永生神嗎?(來9:14)」基督的死與復活,是聖靈的大能。人信靠十字架的救恩,罪得赦免,悔改事奉神,都是出於聖靈。

二、基督徒將來的死與復活
Future Death and Resurrection of Christians

「死人復活也是這樣:所種的是必朽壞的,復活的是不朽壞的;所種的是羞辱的,復活的是榮耀的;所種的是軟弱的,復活的是強壯的;所種的是血氣的身體,復活的是靈性的身體。若有血氣的身體,也必有靈性的身體(林前15:42-44)」。

我從哪裡來?在世上做什麼?死了要往哪裡去?你可以清楚,有把握的回答這些問題嗎?

人們企望尋得生命的意義與目的。然而,很多人卻無知地滿足於平平安安,舒舒服服地過一生。很多人認定只要盡其在我,好好地在世上走一回,留下一些痕跡,讓後人緬懷的世界觀。反正人出生、人死去,是很自然的事情。我這小小的一個人,又怎能脫離這個現實呢?

人死了,不是化為無有,也不是一了百了,更不是人死如燈滅,也不是進入輪迴。人死了都要復活,都要向造他的主交帳。不信耶穌的人,不珍惜耶穌死而復活的救恩的人,在永恆裡將與永生神永遠隔離。

以人為中心的人,以人為主宰的世界,不需要神,不接受救恩。怎知短暫幾十年的世上生活過去之後,將要永遠與造物主隔離。

生命的結局與去向是嚴肅的,你怎能不思想呢?
人是從造天地萬物的主那裏來的,人活著是要討神的喜悅,活出生命的意義。人死了是要回到神那裏去。但是你知道你從哪裡來?你在世上做什麼?你死了要往哪裡去嗎?這些不是杞人憂天的問題。這些問題也不是沒有答案,或答案因人而異的問題。

真正的答案是存在的,皆在於你願不願意接受耶穌基督的啟示;你願不願意聆聽許多信基督的人的坦誠見證。

哥林多前書15:42-44經文中的四個對比,說明了基督徒將來的死與復活的真相,也是我們堅定的盼望。「所種的是必朽壞的,復活的是不朽壞的;所種的是羞辱的,復活的是榮耀的;所種的是軟弱的,復活的是強壯的;所種的是血氣的身體,復活的是靈性的身體」。

如果你沒有這樣的盼望與確據,你應當思想如何可以得到這樣的盼望與把握。希望你願意尋求答案,可以找人詢問這個確實的真理。

我深信當我呼吸過最後一口氣,就會立刻到神那裡去。直到那日之前,慈愛的神知道我們會有信心軟弱的時候,會有懷疑的時候,會有跌倒的時候。所以神就賜聖靈給我們做永遠的憑據,來堅固信靠祂的人,來保證我們無論如何,一定可以回到神所為我們預備永恆的家鄉(林後1:21,22;弗1:13, 4:30)。

三、基督徒現在的死與復活
Present Death and Resurrection of Christians

「如果神的靈住在你們心裡,你們就不屬肉體,乃屬聖靈了。人若沒有基督的靈,就不是屬基督的。基督若在你們心裡,身體就因罪而死,心靈卻因義而活。然而叫耶穌從死裡復活者的靈,若住在你們心裡,那叫基督耶穌從死裡復活的,也必藉著住在你們心裡的聖靈,使你們必死的身體又活過來(羅8:9-11)」。

基督徒要知道,你現在;是的,就是現在,就是這個時刻;在身體尚未死去之前,信主之後,就可以有心靈的復活。我們現在就已經有,而且可以經歷心靈的死與復活。

當然,要復活之前,就必須先要有死,身體與心靈都是如此。「所以主說,你這睡著的人,當醒過來,從死裏復活,基督就要光照你了(弗5:14)」。心靈的死與復活是聖經的教導。

信主的人必須讓老我,釘死在十字架上,才能活出新我。羅馬書第六、七、八章、都是在講這個心靈的死與復活的道理。老我的死去,新我的活化,是使徒保羅屬靈教導的中心。

「我已經與基督同釘十字架,現在活著的不再是我,乃是基督在我裡面活著;並且我如今在肉身活著,是因信神的兒子而活,他是愛我,為我捨己(加2:20)」。

「照著我所切慕、所盼望的,沒有一事叫我羞愧。只要凡事放膽,無論是生是死,總叫基督在我身上照常顯大。因我活著就是基督,我死了就有益處(腓1:20,21)」。

「原來基督的愛激勵我們。因我們想,一人既替眾人死,眾人就都死了;並且他替眾人死,是叫那些活著的人不再為自己活,乃為替他們死而復活的主活(林後5:14,15)」。

心靈的死與復活、就在現在,是聖靈在基督徒身上的偉大工作。

心靈的死與復活

心靈的死與復活 (腓立比書3:7-12)
To Die and to Live in the Spirit

全世界絕大多數的基督徒,在今天這一個特別的復活節,都沒有進到有型的教會建築物裡面聚會。沒錯、因為我們知道上帝是無所不在的;教會不是建築物,教會不是宗教儀式。真正的教會不會被空間圍牆或程序儀式限制住的。

復活節是紀念耶穌基督的復活,就算不能參加復活節的聚會,我們深知耶穌基督已經復活,祂是永活的主。祂時時與我們同在,如今仍是,明天更是。這是為什麼基督徒,可以隨時隨地,不論歡樂或悲傷,面對順境或逆境,大夥聚集或單獨一人,都可以敬拜,並享受祂的同在。

教會若偏執於儀式主義與唯心論調,在疫情威脅之下,難免就暴露出其搖搖欲墬的致命傷。那些將基督信仰建立在所謂的「豐盛祝福、激情慶典、神蹟奇事、先知預言、信心宣告」假象的教會,即使還想大聲疾呼,豈不正顯露出他們那砂土根基的無用與虛幻。

2020年復活節的下午,我反思信仰的真實與屬靈的實質內涵:「心靈的死與復活 To Die and To Live in the Spirit」「心靈」的死與復活是我前天的分享當中,比較不容易明白的第三種死與復活,是根據聖經的教導。這不是感覺,更不是心理學的主張。

什麼是心靈的死?
What Is to Die in the Spirit?

不只基督徒,人人都知道身體的死與復活。明白聖經的基督徒更都知道,信主之後要讓老我死去,要靠聖靈活出新我。

到底什麼是心靈的死與心靈的復活?在使徒保羅於信主並為主傳道近二十年後,在羅馬的監獄中,寫給腓立比教會的一封充滿盼望與喜樂的書信中,我找到了答案。

只是我先前以為與我有益的,我現在因基督都當作有損的。不但如此,我也將萬事當作有損的,因我以認識我主基督耶穌為至寶。我為他已經丟棄萬事,看作糞土,為要得著基督;並且得以在他裏面,不是有自己因律法而得的義,乃是有信基督的義,就是因信上帝而來的義,使我認識基督,曉得他復活的大能,並且曉得和他一同受苦,效法他的死,或者我也得以從死裏復活。這不是說我已經得著了,已經完全了;我乃是竭力追求,或者可以得著基督耶穌所以得著我的。(腓立比書3:7-12)
7 But whatever gain I had, I counted as loss for the sake of Christ.
8 Indeed, I count everything as loss because of the surpassing worth of knowing Christ Jesus my Lord. For his sake I have suffered the loss of all things and count them as rubbish, in order that I may gain Christ 9 and be found in him, not having a righteousness of my own that comes from the law, but that which comes through faith in Christ, the righteousness from God that depends on faith— 10 that I may know him and the power of his resurrection, and may share his sufferings, becoming like him in his death, 11 that by any means possible I may attain the resurrection from the dead. 12 Not that I have already obtained this or am already perfect, but I press on to make it my own, because Christ Jesus has made me his own. (ESV)

信主的時候,我們在基督裡面,就立刻得著從神而來,因信神而得的義,成為神的兒女,在地位上被神稱義。第九節的動詞「得」,在文法上是使用過去完成式,表示這義的得著是已經成就的,是確實的。

而接著二節中的幾個動詞,卻是相對的使用現在進行式。使徒保羅的意思是當他信主事奉主二十多年之後,他還不斷地、經常地、持續地追求更認識主;追求更曉得主復活的大能;追求更曉得和他一同受苦;追求更效法主耶穌的死。

這裡的「認識know」是一種超過泛泛之交的實質親密認識。「曉得experience, share, fellowship」是經歷,體驗、團契的意思。

我們信主之後,就已經有神所賜永遠的生命,就已參與那不朽壞的生命,這是生命本質的狀態改變。然後、基督徒就要進入實際的生命成長過程;是一個不斷更新、成長、經歷神的過程,直到我們離世見主。
使徒保羅說,或者我也得以從死裡復活。這並非說保羅沒有復活的把握,他的意思乃是指心靈要不斷地更新。也就是說、基督徒的生活要不斷的死與復活,不斷的超越,不斷的得勝。

死是捨己
To Die is to Deny Himself

死是隔離,死是分別出來。死是放下自己,捨棄自己,讓自己的老我死去。死是將自己歸給神,讓神的聖潔取代我自己過去的污穢。

基督徒的靈性生活是持續地效法,模仿基督的死,也就是基督的捨己。我有哪些思想、心態、情感、行為,需要效法基督的死,讓它死去。我們要可以放下自己,捨棄自己,讓自己死去,才能活出基督的生命。

巴刻(J. I. Packer)在所寫的好書「重尋聖潔」中說明:「很多時候,我們因為對神,對自己的無知,而想要靠自己的力量,以行為和成就來贏得神的青睬。或是不願丟棄那些不屬靈,不聖潔,不道德的行為模式,時時以自我為中心。在習以為常的屬世道路上,讓各樣謊言以及安逸的道路欺哄自己,又認為這些多少會為生命加添快樂。我們太多時候,受世界的引誘,撒但謊言的左右。以致令人無知且盲目地以為要放棄這一些心態與行為是極其痛苦的損失,又是耗盡力量仍無法達到的。所以我們就不自覺地,無意識地讓老我回來、被那過去的自私、自利、自大自義、自我慾望,所控制與驅使。加上我們活在世界上,不斷地受世界引誘、受魔鬼欺騙、受老我誤導,所以基督徒生活會有不斷地交戰與掙扎。多少時候,人犯罪,失敗,跌倒,失去喜樂,正是因為向那無止境,且無法滿足的自我欲望讓步,例如:吃喝,享樂,安逸,利益,晉升,自我掌握,安全感」。

我們如何效法耶穌的死,讓自我、老我、自私、自利、自我的欲望、與自我的驕傲都死去?只有一個途徑,就是要藉著老我「心靈的死」,讓耶穌基督的新生命,來取代自我中心的舊生命。

「耶穌又對眾人說:若有人要跟從我,就當捨己,天天背起他的十字架來跟從我。因為,凡要救自己生命的,必喪掉生命;凡為我喪掉生命的,必救了生命。人若賺得全世界,卻喪了自己,賠上自己,有甚麼益處呢?(路9:23-25)」

捨己不是失去自己,乃是放下自己,不再讓自我綑綁。捨己是靈裏自由的途徑,是很釋放,很自在的。

已故傳道人、基督徒思想家,薛華(Francis Schaeffer),在「屬靈的真義」書中提到捨己的一些觀念很值得我們思想。他寫到:「冀望高居神的位置的欲望,這是一切墮落的關鍵,自己想要成為宇宙的中心,成為個人世界與自我的中心」。「捨己不是自卑,更不是自負。乃是在神的面前有正確的自我觀」。「要否認,拒絕我分內不應有的權利,不應有的自由」。「拒絕內心與行為的不應有的貪戀」。「棄絕世界反對神的潮流,既使需要面對苦楚」。「捨己是否認自己,放下自己的主權,將意志交給神,向神順服」。

現實生活如何捨己?
How to Deny Himself in Daily Life

如何捨己?我想了許久。研經之間,聖靈用主耶穌所說:「當盡心、盡性、盡意、盡力,愛主你的神」
光照我。讓我思想到,我們基督徒可以從心(heart心思)、性(soul感性)、意(mind意志)、力(strength 行動),四個方面,操練捨己。

  1. 心思意念的改變是知性的捨己:每個人都有思想,有主見。神的心思意念是否成為你我的心思意念?一個不讀經,不渴慕更多認識神的基督徒,在知性上沒有捨己。
  2. 交託是感性的捨己:情感是超越理性的,是真實的自發表現,常常是講不出原因的。我們很多時候想要以理性來駕馭情感,想要用理性來解釋各種屬靈的經驗,然而卻在心中堆積出更多的失望與矛盾。
    我們要學習能夠放手,讓自己不能掌握的事,隨著聖靈的風飄去。你我不能交託,是否是因為自己還緊抓著那一絲脆弱的自我中心?我們經常要付上重大的情感代價,才能學會交託。一個經歷過神的人,一個被神所破碎的人,經歷過自我依賴的絕望之後,會結出晶瑩剔透,對神交託的情感。這樣的人,經由交託,得到那屬靈的智慧,是靈裡有福的人。
  3. 順從是意志的捨己:意志是行動的根本,基督徒都知道要順從神,但多少時候,我們就是不願意。更進而將我們自我的意志,置於神的主權之上。一位在神面前願意捨己的人,雖然會有意志的掙扎,但卻願意學習,放下自己的意志,以神的心意為念。
  4. 愛與接納是行動的捨己:愛是有行動的付出;接納是珍惜別人的不同,看別人比自己強。愛與接納將情感化成行動。這樣的行動必須先將自我中心,自私自利,孤芳自賞撇掉,才能化為愛的行動。
    捨己的反面是自我優越與自負。我們不要向自己說:「我一定要……」,要學習接納生活的不完美。更不可自己起誓說:「我絕對不要……,我必定可以…….」。在神面前捨己的人,是一個認定神的人,是不喜歡誇口喧張的人。

捨己是個難學的屬靈功課,就像對主滿腔熱誠的使徒彼得,有三次不認主的慘痛失敗;我們都很可能會如同彼得,要常常經歷到不能捨己的失敗。

若我不能在這些心、性、意、力方面捨己,也就是說;我不以神的心思為心思,不順從神的意念,不能將結果交託給神,不願意向人付出愛與接納,我就是不能捨己。我就無法與神有更密切的交通,我就看不到神同在的真實,基督徒生命也不能有真正的成長。同時,也不能享受到信靠神,跟從基督的活力、真實、喜樂、與滿足。

心靈的死是真實的,是信主之後,要常常經歷的。心靈的死是讓老我與基督同釘十字架。
「現在活著的不再是我,乃是基督在我裡面活著(加2:20)。」
「因我活著就是基督,我死了就有益處(腓1:21)。」

捨己是基督的榜樣,也是聖靈的帶領風格。

心靈的死與復活(2/2)

連續昨天,我們今天要進一步思想:什麼是復活,心靈的復活呢?

人在台灣,心在家人與親友定居,疫情嚴重的美國。近來我每天早晨,都用Youtube盯著一、二小時之前川普總統和抗疫團隊的新聞簡報直播。包括針鋒相對的提問與回答,我仔細去聽全場直播,好讓我直接瞭解美國政府抗疫的進度。相對之下,當我再去看美國與台灣不同立場媒體的扭曲「精簡」報導,還有那些不斷湧入FB,LINE,Youtube的眾多斷章取義的是是非非,我只覺得好氣又好笑。

今天的記者會開始沒多久,79歲,當了36年傳染疾管局長的佛奇醫生(Dr. Anthony Fauci)發表談話之後,被一位女記者問到:「你說這些都是出於自發的嗎(voluntarily)?」兩眼瞪著她,他毫無猶豫地立即回答:「我做任何事向來都是出於自發的,拜託、妳休要暗指(imply)什麼!」。我欣賞他學者與專業,那表裡一致的風骨。我肯定他那本著數據與事實,謹慎地表白可說的話的得體。

被神稱義,被神認識,更認識神
Justified, Known, to Know Deeper

「信基督的義,就是因信神而來的義(3:9)」。被神稱義是我們信主的人已得著的榮耀恩典。信主之後,我們因著祂所賜的恩典,可以站立在永生神的面前。

「使我認識基督(3:10)」,指更加認識,更深認識基督的豐盛。認識是指對神的認識,而且是不斷成
長的認識。認識基督是動態的,不只是理智的認知,更蘊含著心思,意念,情感的交流。
認識基督是在生命過程中,認定基督,尊重基督,渴慕與基督建立更親密的關係。

對神的認識,是從神的啟示來的。要更認識基督,一定是要多讀聖經;而且反覆思考,默想。所以、一個活在神面前的人,絕對也是一個活在神的話語之中的人;他的理智與情感是協調並進的。

對神的認識,可以幫助我們分別是非善惡,明白神的心意。我們要避免屬靈的無知,因為無知讓人沒有分辨的能力。我們切慕得著更多屬靈真知識,更認識神,我們願意知道如何更正確地活在神面前。

什麼是心靈的復活呢?
What is to Live in the Spirit?

「曉得他復活的大能(3:10)」,使徒保羅在大馬色路上,蒙復活的基督向他顯現;為主受過難以忍受的苦難,為主付上極大的代價,結出許多豐碩果實,難道他還不知道耶穌基督死與復活的事實麼?不是的,偉大的使徒保羅切望時時經歷耶穌的復活,體驗基督復活的能力,看見又真又活的神。

曉得復活的大能,是指不斷的勝過。勝過環境、勝過自己、勝過世界、勝過罪、勝過引誘、勝過死亡。在面對壓力與挫折的時候,可以靠主勝過。

即使環境沒有改變,但是我們的內心卻不被環境所困住。這是我們因著聖靈的幫助,可以經歷的心靈的復活,正是使徒保羅為主身繫囹圄之時,要勉勵腓立比教會的復活。

弟兄姐妹們!讓我們的老我,肉體的污穢死去吧!讓過去的灰心,失望,跌倒,失敗,與羞辱都死去吧!讓我們靠著主復活的大能重新再站立,整裝再出發。讓我們學習舊約中約瑟的例子,學習真心的饒恕,經歷那真正的得勝。

「曉得和他一同受苦」,無人可以免於痛苦,我們信主之後,神也沒有讓我們與痛苦分開。我們仍然會生病,會犯錯,會受傷,我們仍然要面對經濟的拮据,生活的層層壓力。

屬靈生命的實際,在於參與基督的生命,在聖潔與性情上,更像主耶穌。主耶穌為我們受苦,受死,我們珍惜嗎?我們能體會嗎?我們的心靈曾否經歷過與基督同受苦難?

基督受人拒絕,你可曾體驗過因為基督的緣故,遭拒絕,受苦楚?你曾否為基督的緣故,在傷痛苦楚中,放下自己的利益,捨下應有的舒適,寧可與基督一同受苦。主耶穌呼召願意跟從他的人,要捨己,要天天背起他的十字架來跟從他(路9:23)。

誰沒有痛苦,誰沒有輭弱。有人面對所愛的人生病、離世。有人要忍受健康的衰退,能力的失去,物質的缺乏,身體的疼痛。有人悲傷於親蜜關係的終止,失戀、離婚、喪偶。有人要忍耐關係的傷痕,受爭吵,怨毒,背逆,淩辱,欺騙,背叛的刺痛。有人要調整環境的改變、面臨失業、搬家、金錢損失、與各樣的徬徨。有人想要得到成功,反而要不斷面對失望,失敗,理想破滅。有人內心失落、哀傷、懼怕、傷心、憂愁、焦慮、孤單、空虛、心灰意冷、沮喪無奈。

沒有人可以免於生活中的苦楚。然而,心靈的苦楚更苦。信與不信的人同樣都會面對各樣的苦楚與憂傷。不同的是,那些心靈在耶穌基督裡經歷過死與復活的人,可以再站起來,持續地活在愛他的主面前。因為信主的人,是有聖靈內住的人。我們受苦的時候有依靠,有那堅定的盼望。「憂傷痛悔的心,神必不輕看(詩51:17)」。

心雖被人破碎,但神可以縫補,這是心靈的死與復活。

有一首短詩,貼切寫出心碎之後,那心靈的復活。

心碎之後,似乎眼前一片黑暗,毫無希望。
需要遺忘,需要方向,需要勇氣,需要成長;
然後,你的心才能再度甦醒—遇見陽光。

持定方向,才可以得到心靈的復甦,才能忘記背後,努力面前(3:13)。忘記背後,不是讓你想不起過去的事。人沒有辦法抹去任何發生過的事實,不管是快樂的回憶,是心碎的傷痕。過去所發生的都已經成了每個人生命中,無法擦去的一部份。忘記背後是我們不再被過去的事支配或操縱,導致不能繼續向前走。

用壓抑、拒絕面對的方式想要忘記背後,是徒勞無功的。我們當知道,雖然我們無法改變過去的經歷,但我們可以改變過去在自己心中的意義。

忘記背後吧!不要再被過去綑綁。忘記背後吧!不要為過去再度自哀自憐。不要再容讓自己被過去所犯的罪,讓過去的傷痕,侵蝕我們有限的力量。

弟兄姐妹啊!要忘記背後,要經歷神的醫治,是需要時間,需要自己願意去面對的。不論需要多少時間,聖靈總是會因為我們對祂的倚靠,讓我們可以站起來,向神走。聖靈總會讓我們經歷過祂的恩典之後,激勵我們擁抱一顆向神感恩的心,幫助人看到神的信實慈愛,扶起人走向神!

心靈成長是一生的功課
Spiritual Growth Takes Life Long

「這不是說,我已經得著了,已經完全了。我乃是竭力追求,或者可以得著基督耶穌所以得著我的。弟兄們,我不是以為自己已經得著了,我只有一件事,就是忘記背後,努力面前的,向著標竿直跑,要得神在基督耶穌裡從上面召我來得的獎賞(腓3:12-14)」。

我們不能維持老樣子,沉溺於「我就是我」的老朽。我們都是走在屬靈成長路途上的旅客,沒有人已經達到終點。沒有人可以說自己已經完全,所以我們要學習保羅的敬虔態度:我乃是竭力追求,或者可以得著基督所以得著我的。

我很喜歡神學家Charles Ryrie對靈命所下的定義:「Spirituality means a mature, yet maturing, relationship to God.(靈命是持續不斷的與神建立的成熟關係)」。你可以在持續的屬靈成長中,享受神,經歷神,讓神的喜樂活化你的生活。

死與復活的真實
Reality of Death and Resurrection

當著名的英國基督徒學者C. S. Lewis,在即將失去受疾病摧殘的妻子,他們之間的生活喜樂即將結束的時候。C. S. Lewis忍著椎心之痛,但卻可以帶著盼望,堅定地對即將離世的愛妻細語:「痛苦也是喜樂的一部分」。是的、痛苦或許會短暫地打倒人,讓喜樂隱藏,冰凍對神的愛。但當短暫的幽谷過去時,當你的心靈被神的靈復甦之後,你可以得到釋放,你可以飛躍痛苦的圍籬,翱翔於讚美的雲彩之際。

復活的心靈力量是堅韌,執著,強盛的。在聖靈裡,支撐於復活的心靈力量,我們就有能力,可以做出讓神的榮耀彰顯的美事。我們會有能力,以行動詮釋出對神、對人的愛。

有一個真實的故事,是一個年青人,因為罪惡環境與血氣方剛的影響,犯了極大的錯誤,因為殺人被判無期徒刑。後來他在監獄中,聽到福音,悔改信主。雖然他並沒有因為信主,而離開監獄。然而,監牢的欄杆再也不能監禁他那釋放的心靈。他勇敢地承認過去的失敗,持定耶穌基督是他永恆的生命目標。他虛心地尋求饒恕,重新做人。每天追求更認識神,勤奮讀經,在獄中分享恩典的福音。他服刑到中年被釋放,然後從監獄的事奉工場,回去事奉他那貧窮的鄉鄰。他從監獄傳道人,變成鄉鄰牧者。他活在復活的基督面前,而且仍要活著;服刑或行走於貧民窟,他都活在上帝面前。

弟兄姐妹!耶穌基督的恩典是何等的豐富!願你經歷在聖靈裡,那真實的心靈的死與復活!

我的主!是祢甦醒了我的心,是祢救活了我的靈。
當我只拉開心門的一個小縫,祢就溫柔地住進我心,
雖然我只給祢心中一個小角,祢沒有離去卻常等待。
是祢甦醒了我的心,讓祢的心填滿我的心。
是祢救活了我的靈,讓祢的靈復興我的靈。
我的主!我願祢更充滿我心,我願祢更復興我靈。
我心若偏離,親愛主!求祢回轉。
我心若黯淡,親愛主!願祢照亮。
我心若剛硬,親愛主!求祢柔軟。
我心若破裂,親愛主!願祢縫補。
噢!主啊,祢那堅忍捨己的愛,竟讓我親嚐。
噢!主啊,祢那剛毅憐憫的愛,使我得醫治。
我的主啊!我感謝祢,我讚美祢。
直到永遠!我要歌頌、讚美我主。

作者:呂鴻基牧師 寫於Dallas Texas

分享此文:

相關文章: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